[汽车之家精彩汽车生活]今天我们不说车,我们来说说球鞋。球鞋慢慢的变成了潮流界占着很重要的位置,万物都可以和时尚沾边。球鞋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穿的产品,甚至还有些具有文化的作用。很多时间我们会去抢购一双AJ也有一定可能会去抢购YEEZY,但往往都会以未中来结束这一时刻。在我们的编辑中也不乏喜爱球鞋,并对球鞋文化有一些看法的同事,今天我们就来和他们一起来聊一聊球鞋的那些事。
他是评测导购的编辑侯云峰,有着18年玩鞋经历的球鞋爱好者。但他说自己算不上什么玩家,收藏家更谈不上,从跟他的沟通中我发现侯云峰还是对球鞋很是热爱。
侯云峰对球鞋应该是在2001年开始感兴趣的,在朋友家看了一段卡特参加扣篮大赛的视频,整个人都傻了。除了扣篮之外,卡特脚上那双红白相间的鞋也让他产生了兴趣,侯云峰感慨到之前踢足球穿的全是国产小球鞋,篮球鞋竟然能这么好看。看完视频之后就决定要开始打篮球了,既然不能像卡特那样飞翔,但总能穿一双和卡特一样的鞋吧。于是跟父母软磨硬泡,用考试成绩当条件,买了他人生中第一双篮球鞋——AND1 Tai Chi。
侯云峰说自从买了之后就算是彻底迷上篮球了,当时AND1是非常低端的牌子,走的是街头篮球路线,有自己签约的球员、有自己的比赛,于是开始买AND1 Mixtape,每天都看,穿着肥大的背心和短裤模仿里边的动作,幻想有一天他也能成为Skip 2 My Lou、Hotsauce那样的大神。不过回到鞋本身来说,AND1的鞋真的是不敢恭维,傻硬傻硬的就没有缓震,就俩优点:便宜、耐磨。
2003年詹姆斯进入NBA,耐克直接砸了巨额合同签下这位20年一遇的天才,并且在新秀赛就推出签名鞋,上一个有这种待遇的人还是乔丹。侯云峰说这事第一双称得上贵的篮球鞋是Air Zoom Generation,首发白黑红First Game配色太贵了,买了之后的白红配色,899块。现在看着可能觉得没什么,但那可是15年前,一个13岁的孩子穿了一双900块钱的鞋,走路恨不得都是霸王步,感觉自己NB坏了。实际上也是得感谢父母,学生时代只要好好学习,考了好成绩,想要的鞋几乎都给买了。
自从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了,Air Zoom Huarache 2K4、T-MAC1、T-MAC2、Answer2、LeBron2、2K5、Zoom Kobe1,东艾西科南麦北卡,几乎是出一双买一双。侯云峰属于博爱性的人,没有偏爱的品牌和系列,什么都尝试。
侯云峰高中学校在隆福寺附近,也算是北京当时一个年轻潮流聚集地,离全中国最老牌最NB的鞋店亚新特别近,几乎每天放学都要进去看看,无意中看见了Air Jordan 1 BMP套装,当时AJ1并不流行,之前也从来没买过AJ1,只是觉得鞋盒特别好看。侯云峰说之前买的鞋都是打球穿,没有一双真正的藏品,所以这个BMP套装他决定先留着。
侯云峰后来从买篮球鞋也开始关注潮流方面,国内第一本专业的球鞋潮流杂志叫《SIZE尺码》,创刊号他就买了,一本20,后来有个朋友想用200从这他买走收藏但没舍得卖,一直留着,结果前两年搬家的时候被他妈妈给扔了,再想买都买不着了。也正是通过《SIZE尺码》,开始关注Air Force 1、Dunk SB等休闲鞋。纯白AF1是当时最潮最嘻哈的鞋,买过三双。
上了大学之后篮球基本上就废了,一年都打不了一次,也就不关注不买篮球鞋了。匡威和VANS成为了侯云峰的最爱,前前后后加一块儿得买了将近十双,运动裤也换成了休闲裤和牛仔裤,当时反倒觉得穿篮球鞋是件特别傻的事,一点都不Fashion。
再之后参加工作,侯云峰对于篮球和球鞋几乎就算都放下了,每年发那么多鞋也都是看看为主,没有之前上学时那样疯狂买鞋的劲头了,也原因是要花自己钱了(手动狗头)。再加上现在球鞋文化比较盛行,各种炒作加价,真正想买的鞋都远超它应有的价值,让人有点无奈。上学那会儿,谁要是穿双AF1就已经是挺NB挺潮的一件事儿了,现在可好,满街的AJ,就连女孩要不穿一双都觉得跟不上时代。
而所谓的潮流,他一直觉得除了陈冠希之外,其他人都是跟风,都是什么火穿什么,没有自己的风格和态度。前两年嘻哈火,满街的Supreme和AJ1,你也不知道真的假的,这两年工装火,各种肥腿裤和帆布鞋,但也会继续维持着对于球鞋的热爱。
彭储文是上海分站的编辑,球鞋启蒙是在中学的时候。在被学校要求每天必须穿着算不上好看的校服这项规定后,对于青春期的男生而言,能够彰显个性的范围也被无限缩小。好在学校没有配发统一的“校鞋”,想穿什么样的鞋就能自由发挥了。
他印象中第一双看得上“有牌面”的鞋,是2004年,还在读初三时买的Tmac-3 All-Star,就是那双非常酷炫的漆皮篮球鞋。麦迪那修长的小腿+船袜+红蓝鸳鸯的组合即便放在15年后的现在来看也绝对算得上新潮。
彭储文说只要关注篮球的朋友肯定都会被这神驾驭给毒到,遗憾的是元年版并没有以鸳鸯配色的形式发售,但深蓝色的漆皮也足够亮眼。当过了寒假回到学校时,发现会有不认识的同学对着的脚指指点点,虽然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也无从得知是夸奖还是不屑,但至少能成为别人的话题,年少的他似乎还挺享受的,而这也开启了之后慢慢的变成为sneakerhead的大门……
彭储文那会对于球鞋的信息获取基本都来自《鞋帮》、《Size》这两本杂志以及新新球鞋网。虽然那是一个信息匮乏的年代,但发售通常都在线下门店,并且鞋贩子也基本上没有。举个例子吧,在高二的时候,AJ14白红是放在商场专柜打折卖的,换作现在敢想象吗?所以那时候买鞋并没有太大压力,唯一容易招黑的地方……就是当时买鞋的钱基本都是父母给的零花钱。
第一双明星鞋是Tmac3,随后出的Tmac系列没有一双被落下。无论是采用了hug技术,无比沉重的Tmac4(麦迪穿着这鞋创造了35秒13分的神迹);还是电视广告非常酷炫的Tmac5;以及采用了ForMotion技术,因此导致鞋底变得相当诡异但下场脚感却非常好的Tmac6(这也是末代Tmac系列,随后adidas改变了篮球鞋策略,而如今看来,他个人觉得是个失败的转型)。
Tmac6还曾推出过“孙子兵法中国限量版”,彭储文那年高三,碰巧的是在一次补课的路上,顺路经过港汇广场楼下的adidas,进去溜达了一圈发现正好有码(US10码,脚大完美避开黄金码,收鞋还是具有一定先天优势的)!!!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彭储文更加怀念原来信息不对等的年代,不会像现在有那么多炒价夸张的鞋,也没有明显不是球鞋爱好者的叔叔阿姨排队买鞋,当时去一次香港花园街感觉到了天堂一样,虽然未必是多么限量的球鞋都能买到,但至少买到几双上脚好看,大陆又比较少见的鞋是绝对没问题的。
然而随年纪的增长,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精力都逐渐分散了,买鞋虽然再也用不着看父母脸色了,但曾经那种找鞋、买鞋的感受也完全不同了……电商、线上平台的发展虽然极大程度提升了便利性,但在体验层面真的很难评判究竟是好是坏。好比现在,各种YEEZY,THE TEN,FOG,想买到真的难吗?无非就是花多少钱罢了,值不值看个人消费理念,价格合适就买,不合适别强求。他就不信这一身穿搭就得配这特定的某一双鞋才完美,别的都不行,或许现在买鞋更大的意义在于发朋友圈能更有排面吧。
他是李洋在线频道负责人,我们在聊到球鞋的时候,他给自己打上了一个标签,他不是一个真正的SNEAKER。一名标准的SNEAKER应该是属于狂热的球鞋爱好者,那种深入骨髓的热爱,而他只是表象的,游离在肉体表层的那种,只是单纯的对美的事物的喜爱,所以他把自己定位成是伪SNEAKER。但为何会出现在这篇文章里呢?原因是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要比其他同事更喜爱球鞋文化和篮球文化多一些。
聊起球鞋,就一定会和篮球关联在一起,那一定就要从接触篮球的那一年开始。隐约的回想起那时候应该是初二,那时候还在沉浸在足球给他带来的欢愉中,完全对篮球没有一点的感念,但在无意间看到了那个男的的比赛,那个被称之为篮球之神的人——MichaelJordan 迈克尔乔丹。开始接触篮球之初,并没意识到篮球鞋的重要性,回想起来第一次踏上篮球场时应该穿着一双匡威的帆布鞋,也不太懂什么是缓震技术,包裹性,防侧翻等等。
随着接触篮球的时间越长,越发的感受到这项运动魅力,会去看更多的比赛,关注更多的球星,这时另外一个男人又“走进”了他的生活,那就是最接近篮球之神的男人——LeBronJames 勒布朗詹姆斯(詹黑勿喷…)。从此有了追星的冲动,想去模仿,想去追随,最简单接触“他”的方式是穿着他代言的产品,球鞋和队服是最容易实现的。慢慢的开始有了买鞋和衣服的冲动,然而现实是骨感的,作为一个初高中生,怎会是买得起一双1000+的篮球鞋呢?家里还没有矿…这种交集的心态,可能是直接催生出一个另类的市场,泛滥的假鞋和假装备…
李洋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南城的孩子,上学的时候肯定知道天坛东门体育馆路、西单77街和动批(动物园服装批发商业市场),这三个地儿是他朝圣的地方,琳琅满目的球鞋和队服(全是假的),用如今的话就是满眼的莆田货。但是那个年代,能够买得起的真鞋的学生,和现在比较起来,那简直可以用凤毛麟角,在那时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和如今莆田货最大的区别就是技术上还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能买到的大多数球鞋都是”经典款”和“老款”,基本上不可能会出现市面上在售和预售的款式,因此如果你穿了一双商场里在售的球鞋,那几乎所有人会像你投来羡慕的眼光,这哥们真有钱!
在很多80后的家庭中,大多数家庭给孩子采买新衣服和新鞋,基本上就是像计划经济一样,通常情况下是重大节假日或事件,例如春节,过生日,拾金不昧受到表扬等等,要不就是期中或期末考出了不错的成绩,除此以外很少能有穿新鞋的机会。平均下来,一年能有几身新衣服和1-2双新鞋就算不错了,前提是你的表现足够令家长满意,他们的预期总是高过你的表现,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要打折扣的。像是他这样的一般家庭,每次预算基本上就是控制在500-800元间,选择新衣服还是新鞋,就要自己定夺了,纠结得几天睡不着觉…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挑选一双球鞋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它和买假鞋的情况不同,需要格外地珍惜和慎重选择,假鞋则不同,穿坏了再买,完全不用在意。从那时开始,开始去了解球鞋的技术,品牌的文化,球星与球鞋的关系,慢慢地就开始步入到这个奇妙的世界中,才发现原来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篮球本身。也就是在那个时刻,选择放弃假鞋可能是他做的最重要的选择,因为你需要尊重球鞋文化,仿佛穿假鞋就是在””你心中最美好的”姑娘”,这是他没有办法接受的。
随着买鞋的数量慢慢的变多,你可能慢慢能找到一个所谓的”阵营”,在经济能力的有限的情况下,你没办法做到博爱,你需要钟情一个品牌,钟情一些系列,甚至于钟情一个球星,乔丹和詹姆斯当然是他不三的选择,就是二…在选择球鞋时,他一定是优先选择他们的系列,导致他对另外一些品牌有些嗤之以鼻,也许是因为他们俩都没太多和另外的品牌的合作的机会,导致他在耐克的阵营中混迹了多年。另外的品牌基本上很少收集,当然还是会去接触和了解,但没有冲动想去占有,因为有个声音告诉他,你不能做叛徒…
人总是奇妙的,越是需要珍惜的反而越容易让它流逝,就如他当年穿过的那些球鞋,现在回想起来,几个嘴巴子可能都不够打。上学时打球几乎都是外场,水泥地和塑胶地为主,这简直就是球鞋的墓地,因为大多数篮球鞋的研发都是针对室内木地板,除了现在的一些系列,会特意研发室外的外底,那个年代基本上没有,导致球鞋的寿命非常之短,而辛辛苦苦得到买鞋的机会,还要收藏起来,无法让同学们看到,那简直是蠢炸了!
人总是奇妙的,越是不需要珍惜的反而将它握在手心,就如他现在的那些球鞋。如今经济条件远比上学时好得多,但对穿着球鞋的热情反而降低了,更愿意将它们放在那里,时不时拿出来看看,不曾再穿过。这与上学时吃饭的感觉差不多,街边的脏摊儿麻辣烫是最常去吃的,麦当劳是用来解馋的,自助是用来庆祝的,如今街边的麻辣烫才是最想要的,因为还不错的餐厅伸手可见,而记忆里的街边麻辣烫却再也不见。
说了这么多,球鞋文化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李洋认为他不是一个真正的SNEAKER,不会去狂热地收藏那些昂贵的鞋款,更多的只是会去关注球鞋的资讯,会去关注喜欢的球星在比赛中又穿了哪些球鞋,那些球鞋的故事。当然还是会去收集一些鞋款,但他的出发点和原则很简单,他觉得好看或者对他来说有意义的球鞋。除此之外,钱还是很重要的因素,热爱的事物太多,球鞋仅仅是其中一个分支。
很多年轻人现在开始追逐所谓的球鞋文化,他们的狂热程度远远都超过了我们当年,随着这一些孩子的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也就催生出一种在他看来不太健康的生态,就是黄牛加价卖鞋的现象。在街上见到不少在校生穿着万元的AJ1,心里默默地伤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鞋已经不是一种穿戴物,而是一种炫耀的标志,尽管有些家庭的经济条件就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但也真的听说过经济条件很差的家庭,孩子因为一双加价鞋弄的与父母关系分崩离析,这不是球鞋文化,这是人性的考试。
在交流后,李洋说并不是想要对大家说球鞋文化是多么高深莫测,不一定非要拥有百双以上的球鞋,才是你进入球鞋世界的门槛,是否拥有昂贵的球鞋更不是你们的有力谈资,不需要攀比。了解球鞋背后的故事,了解它的科技,了解它与球星之间的故事,在他看来这才是球鞋文化的真谛,当然那些更高级的骨灰玩家,将收集球鞋视为自己的生命,自食其力地去努力工作并收集球鞋的SNEAKER,是他敬佩的,他们在另外一个层面诠释着终极热爱的魅力。
他是孔晨星评测导购的编辑,曾经就职国内知名运动品牌任服装设计师,孔晨星的球鞋经历要从04年说起,那天,耐克官网的首页是一张巨大的2K4广告,黑白红原色,外形超前至极。他被震撼了:高级篮球鞋居然这样?CCTV5广告里的沃特匹克361度那些都是个啥?从不穿篮球鞋的他愕然了,错的根本不是篮球鞋。随后便开始查厉害的篮球鞋都有什么。
让孔老师记住的有两个,一个是乔丹系列,另一个是迄今为止他认为世界上最酷的篮球鞋:Nike SHOX VC系列。VC 1-3代有着和AJ 17、AJ 18相同的1480元的售价,喜欢AJ系列多样化的高级,但它们没办法撼动VC系列在他心中的位置。比作车的线人人爱,而奔驰的旗舰跑车无疑更炸裂。
在2005年时孔晨星偶然间拥有了第一双AJ20生日版,它的前两年被他用保鲜膜包着,无聊的时候会打开鞋盒看看。孔晨星说跟很多人一样,你说你最喜欢AMG GT,当你有了足够的钱,你会心中带着波澜,选了911--当你的钱只够买一双鞋的时候,更加均衡的911很大可能会是首选。AJ可以打球也可以走路,而SHOX是跳戏的,它只能搭配球裤穿,更别说压马路了。
AJ20在无法直视后的那个暑假,孔晨星开始报复性地制定买鞋计划及实施,这其中最得意的一次操作是,他从韩国海淘了一套国内还未确定发售的AJ1 DMP,这件事给了他极大的满足感及信心。
大学期间对于孔晨星陆陆续续买了几双以前惦记的鞋,AJ23,T-MAC5等等。那时候已经是学校里鞋最好的人了,但是他还是信心心不忘那烂透了还舍不得扔的AJ20。生日配色、45号的大码、鞋盒完好配件齐全,再加上他有很严重的强迫症,对鞋的品相有极高的要求,这第二双AJ20足足找了三个月才碰到合适的,最后是在一个开宝马325的帅哥手里接过来的,1500块,品相完美,带05年的小票。20岁的他还是不太敢想车的事的,他有AJ20就够了,325多一眼都没看。
对于品相这样的问题,哪个Sneaker没想过收集全套AJ?就算买不齐全套,多买几双,凑着凑着就齐了,孔晨星对于AJ6和AJ17都十分喜爱,为此他曾经买过两套AJ6+AJ17套装,就为了从四双里挑出两双品相最好的,挑剩下的再卖掉。这种事情他做过不只一次两次,严重的完美主义提升了他收鞋的精度,却严重缩减了收集鞋的广度。假如没有第二双AJ20的故事,他就没这毛病,如果当年再爱惜一点穿,那他就没必要买第二双AJ20......至今,AJ系列的大多数他都没穿过,那又如何。
孔晨星说他嘴里说着最喜欢的球员是卡特,最喜欢的球鞋是SHOX VC,可每次掏钱买的都是 AJ。2014年,卡特37岁了,每场球都可能会是最后一场球(然而这个老家伙今年42周岁了却说还要再打一年)不能再等了。那天晚上点了一根烟,淡定地打开淘宝最常访问那家店,直接拍下了那双心心念念的SHOX VC 3多伦多PE全球500双限量版,一个月工资。10年了,终于拥有了第一眼就看上但从没奢望拥有的鞋,此后的一个月,每天的心情都巨好。依然有收集全套VC系列的想法,曾买到过品相不如意的VC1,也曾想过“即使不是自己鞋码也无妨”,但最终都没能战胜强迫症,VC系列至今他都仅有这一双。
孔晨星曾经也有过痛苦,还有那个夏天的初恋-2K4。选来选去,虽然他是个科黑,还是选了最能代表科比的黑紫镭射配色来入手。这双鞋是07年复刻版,于2014年购入,只可惜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他穿着黑丝和这双2K4来了个科比标志性的底线突破之后,两只脚均裂出了很大的口子......
孔晨星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潮人”没那么多潮流服饰来搭配,二来,总觉得跟同学、同事穿一样的鞋也太尴尬了。近几年大热的YEEZY系列他一双都没有,没别的,就感觉自己不是这个范儿,不能硬穿。两年前阿迪和王大仁合作出的一系列鞋款他都挺喜欢的,比较斯文,他现在最常穿这双他觉得外形相当完美。
参加球局的机会慢慢的变少,每次打球也着重的去珍惜与篮球鞋共处的时光,除此之外基本不再穿篮球鞋、乔丹鞋了。平时孔老师最常穿的就是匡威1970s黑色经典款,百搭,配瘦裤子很合适。再有就是纯白一系列了,ultraboost纯白、nmd纯白等等是前两年的最爱,现在有机会想试试奢侈品牌的慢跑鞋。目前孔老师依然有几双收藏品相的正代AJ,它们既不会被卖掉,也不会就一直躺在鞋盒里氧化,哪天高兴了,就穿双存货去打球,篮球鞋嘛,还是要死在球场上。
孔老师在来汽车之家前曾就职于国内知名运动品牌任服装设计师。其实跟汽车行业类似,我们的祖国不乏设计人才,一个产品的设计好坏由很多因素决定,说地不好听一点,有土的产品,主因还是因为有土的消费者,企业比我们更懂市场,它们做的决策要比键盘侠正确得多。好消息是,现在大众得审美提升的很快,无论汽车还是运动鞋,我国的自主设计都在快速地发展,很多优秀企业都拿出了相当国际化的设计,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哪怕只是心理上。
何家荣广州分站的编辑,主要负责改装内容。他对于球鞋之间还是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故事。我们不妨一起来听一听。
时间要回到他初中的时候,那时班里富家子弟很多,而对于他这种生于一般家庭的人来说,每天看他们穿着NIKE、AIR Jordan的球鞋来打蓝球,而自己脚上穿的却是回力或不知名品牌的鞋时,心里确实是很羡慕。何家荣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他确实也是幼稚得可怜,为了能跟他们玩在一起、一起打篮球,每天都凑到他们身旁,听他们聊球鞋、篮球比赛和吹牛X。自那时他开始也喜欢上NBA球赛,而Jordan也很自然地成为了他心目中的篮球之神。
那时的何家荣做梦都想拥有一双AIR Jordan的球鞋,但谁都知道这样一双球鞋在那个年代真不是一般家庭愿意花钱去购买的。为了获得人生的第一双球鞋,他跟父母打了个赌,只要期末考试综合成绩能跻进班里前三的位置,他们就给买一双,最终当然是如愿以偿的,虽然第一双球鞋并不是AIR Jordan,也不是NIKE,只是一双很普通的李宁,而且还是他妈妈拿员工价购买的,但当时的兴奋至今仍然印象非常深刻。其实,当时的他耍了一点小手段,初一至初三他的期末考成绩就没跌出过前三位,这样的打赌他是肯定会赢的,只是他们顾着工作没留意自己孩子的成绩而已……
大概是到了高二,他短暂放弃了李宁,当时是因为购买的李宁球鞋不仅刮脚,穿着打球时还扭伤了。当然,这也给了何家荣换球鞋的理由,但当时他并没选AIR Jordan,而是选择了阿迪达斯的The Kobe Crazy 1,这双球鞋当时在何家荣的学校可谓是掀起了一股“科比”风,而选择它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科比是他喜欢的篮球明星之一;二是这双鞋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奥迪TT概念车,鞋的造型也很有跑车的感觉,对于他这种喜欢汽车的人来说自然是不能抗拒的。为了购买这双球鞋,当时他真的是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而且还是在父母掏了一大半的钱的前提下……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何家荣都在应试教育当中,球鞋?没多少心思去理会了,况且经济条件也非常有限。后来又将爱好转回到球鞋上是因为被称为“半人半神”的文斯·卡特,初入联盟的他穿的是PUMA和AND 1的球鞋,其中他穿的AND 1阴阳让他关注过一段时间,但一直忍着没买。
在卡特转投NIKE的怀抱并在2000年悉尼奥运做出“死亡之扣”后,何家荣彻底迷上了他当时穿的SHOX BB4。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双球鞋当时的售价接近1500元,这个售价对于还在高中的他来说只有三个字:买不起!在SHOX BB4之后,NIKE VC SHOX系列出世了,但好景不长,几个赛季之后,卡特开始受到伤病的困扰,NIKE VC SHOX系列也开始没落,到了SHOX VC5就没了。从BB4发展到VC5最近一段时间,他买了自己最不喜欢的VC4,也算是对偶像的支持吧。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后悔当时没有买到最喜欢的SHOX BB4,不过据闻这双球鞋今年会复刻,他是非常期待的,希望这一次能买到吧。
此后,他就没怎么留意过球鞋了,甚至连AIR Jordan出到几代都不知所云了。取而代之的是CONVERSE的帆布鞋和PUMA的赛车鞋。选择CONVERSE帆布鞋的原因就不用多说了,跟牛仔裤非常好搭配,而选择PUMA赛车鞋的原因就更简单了,汽车、鞋都是他的兴趣爱好,现在两者结合起来了,岂有不买的原因?
何家荣喜欢改装,他认识了很多既喜欢改装,又喜欢球鞋的车主。如果你有看过他写的改装文章,那应该还记得一个本田奥德赛的改装案例(点击阅读)。在他眼里,这位车主绝对是一个鞋痴,他疯狂到什么程度?前几年拥有的球鞋已经堆满了自己的房间,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同时,他也是各大运动品牌的VIP客户,反正你要抢购,要排队,要抽签才能购买的球鞋,他能优先购买到,就是这么厉害。
何家荣现在拥有的球鞋其实大多数都是近几年入手的,虽然大多数都不是限量版,收藏价值也不是太高,但也确实都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与年少时心态不同,他现在购买球鞋并不会过于追求是否限量版,是否OG配色,是否联名,反而追求更多的是球鞋的款式、科技含量,算是回归到比较理智的状态了吧?
在很多同事的眼里,何家荣跟一个鞋贩子没啥区别,因为他经常会转卖球鞋,但凭良心说一句,这些鞋他几乎是原价转卖的,有一些甚至得亏本,毕竟转卖的对象大多数都是同事或朋友,为数不多能赚钱的几次是店里抽签买到了NMD、YEEZY,然后出门就转手了。至于其它球鞋为啥要转卖?他觉得鞋厂太鸡了,同一款鞋推出的配色越来越吸引,还一款比一款好看,喜欢图新鲜的他简直是不能自拔……话说回来,近两年大热的AIR Jordan 1你们知道出了多少个配色吗?
何家荣和球鞋的故事这么看来,起初喜欢球鞋是有点攀比的心态,后来喜欢球鞋是因为篮球文化,因为有篮球巨星Jordan、科比、卡特;现在喜欢囤球鞋,更多是因为满足儿时的渴望,小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不能给父母带来太大的压力,那时很多想要的球鞋都没法买得到,现在可以自给自足了,一大堆那个年代的球鞋也逐渐复刻,买买买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吧?
康芸菁是此次球鞋受访人中唯一一个女生,她自认为称不上女鞋头,但至少可以称作女鞋粉。是Nike的死忠粉,至今收藏有54双Air Jordan,10双Converse。可能没办法像前面几位编辑那样历数每双球鞋背后的篮球历史和巨星故事,但对于她来说,球鞋见证了个人的成长,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于球鞋的了解和认识也在因个人经历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它们组成了康芸菁生活必不可分的一部分。“那双鞋”之所以成为了“你的那双鞋”,很大程度上都是来因为那双鞋背后的故事,故事成就了“那双鞋”。
她高中的时候喜欢买杂志,偶然在书店碰到一本《SIZE尺码》,从此走进了球鞋的世界。高中三年的零花钱基本上全都用来买《SIZE尺码》、《Shake型格》等杂志了,要是学校门口的书店某一期断货了,还会跑好几个别的书店去找。对于球鞋和街头潮流文化的认知也是那时候开始积累的,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浏览的阶段。
第一双真正让她心动的球鞋,是Nike Dunk SB 布鲁克林,也就是陈冠希穿的那双。但是在国内没有发售女款,当时已经准备买男款最小码垫5个鞋垫穿了,结果男款也全部断货。这件事就成了她的一个心结。
康芸菁的第一双球鞋是Air Jordan 4 Bred,是最好的朋友送她的18岁生日礼物,所以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吧。后来这双鞋已经被穿到脱胶掉皮了,现在被她小心翼翼“供”在柜子里。今年又买了一双新出的元年复刻的AJ 4 Bred,但这双旧的Bred在她心中依旧是不可取代的No.1。
在上大学之前,在运动方面她其实只关注足球的,大学时候偶然担任了一段时间的篮球队经理,才开始真正受到篮球赛事和文化的感染,开始关注一些PE版的球鞋,后来也收集了欧文3和PG 1。
学生时代还是生活费有限,收集的数量比较少。从开始实习拿到第一份工资开始,就开始正式走上收集球鞋的旅程。但Nike的GS(Grade School,女款/大童款)的货量不大,购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她那时候在深圳工作,基本上每周末都会过关去香港淘货,AJ 4白水泥、AJ 5狼灰、AJ 6鸳鸯、AJ 7毛衣等都是在香港买到的。
家里没有矿,这几年也就是每月买一双的频率,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追求喜欢的东西,她觉得这样的状态很好。
随着时间的变化,年龄的增长,康芸菁对球鞋的看法没发生改变,球鞋对她来说依然意味着选择、故事、个性、认同。
她讲到Air Jordan的GS一直被看作是球鞋中的低配版,一般GS款式的球鞋中取消了气垫元素,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毕竟没人会穿着童鞋去打球。但近几年Nike都有在做出改变,不论是在GS款式上的科技材料提升也好,还是在品牌活动上去倡导女性力量也好。她还是会为了认同Nike的价值观,去购买它的球鞋。
对于现在的球鞋市场,康芸菁说了“毒”这样的新型转售平台的兴起让更多人开始买鞋,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卖鞋,大家从一开始的纯买家到身兼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身份。无论买卖,其实都没有错,其实因为球鞋在中国流行这么多年,它的文化附加值在前,所以倒卖者这样的身份一直备受讨论和争议。她个人还是愿意理性地去看待吧,球鞋的证券交易市场本身已经存在,这一个市场不是一两双鞋、一两个人就能决定的,任何市场的形成都不会无缘无故。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才会有更多层的交易,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
当下很多新鞋子一经推出之后,便迅速获得极高的关注度和购买量。于是也就有了当下所谓“爆款球鞋”这个概念。比如前几天发售的Travis Scott x Air Jordan 1反钩系列,比如Yeezy系列,大家疯狂购买的背后说明了慢慢的变多的人在这一段时间点加入到其中,球鞋圈在慢慢的变大,但是深度却好像在变浅。毕竟最早接触球鞋的那些深度玩家们是以穿得不一样来标榜自己的。但是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也不能在这件事上厚古薄今。
写在最后:球鞋或者球鞋文化对于玩家们来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更多的发售数量,更方便的购买途径是他们乐意看到的。但是对于品牌来说,他们要更谨慎地思考,如果不控制好这个度的话,有很大的可能性把某个鞋款卖废。随着购买的增加和认识的深入,消费者们会在这么多鞋款中做出更对自己最合适的选择,无论你喜欢篮球鞋、还是喜欢复古跑、或者喜欢机能风。不同的人会重新聚齐成不同的小圈子。只要你喜欢,买什么样的球鞋,出于什么目的买球鞋,都是合情合理的。希望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大家都能找到真正对自己最合适的球鞋。